由于在“保增长、保红线”行动中成效显著,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奖励我市600亩土地利用计划指标;4月11日,省国土资源厅又专门下发通知,决定对我市用地实行指标奖励,即在正常下达我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基础上,额外增加我市今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。
大力拓展用地空间
2009年,我市发展势头强劲,各类建设约需用地万余亩,而省里给我市的用地指标只有2085亩,供需矛盾十分突出。
“只要是咱市的重点项目,就是瘦掉10斤肉,跑断两条腿,也得把用地指标给争取过来,把土地批回来。绝不能让这些项目因为用地问题卡壳。”当土地成了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时,我市不等、不靠、不埋怨,解放思想,快速反应,大力拓展用地空间谋发展。一方面多渠道向省厅汇报沟通,努力争取更多用地指标;另一方面指导县区把握政策,大力发展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低消耗、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项目,力争部分市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盘子,争取上级匹配更多的用地指标。经过努力,去年我市共上报各类用地批次32个、单选项目3个,面积1.69万亩(含国家、省重点项目),在全省排名第三,为重点项目和工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用地空间。
向盘活存量要土地
2009年9月23日,伴着两台大型破碎机轰隆作响的声音,位于新区淇滨大道东段路北的最大的烂尾楼天华科技园工程被拆除。拆除烂尾楼后,我市盘活闲置土地5宗330亩。
天华科技园项目2003年开工,2004年5月停工,所占的148亩土地长期闲置。为拆除烂尾楼,盘活利用闲置土地,在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下,河南正新置业有限公司与天华科技园项目建设单位协商,决定由河南正新置业有限公司在此建设集商业、住宅、学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区。
为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求,我市在向存量要土地的过程中,全面开展了批而未用和闲置低效土地专项清理工作,共清理出2008年以前批而未用土地37宗、2728亩,闲置低效利用土地114宗、3368.55亩。对批而未用土地,责令县区按照一宗一策的要求,限期供地利用,目前已安排使用2642亩,占批而未用土地的96.87%;对闲置低效土地,分不同类型采取征收土地闲置费、限期开发、协议收购、地块置换、退地还耕等不同方式依法处置,目前已消化吸收2270亩。盘活存量土地共计4912亩。
向山丘沟壑要土地
一辆辆装载机轰鸣而过,一台台挖掘机长臂舒展,昔日沟壑纵横的山丘坡地,已成为一块块平整的工业场地。前不久,记者在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采访时看到,昔日的荒山如今已变成工业的宝地。这也是我市实施向山丘沟壑要土地,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又一创举。
任何发展都依赖于土地,但人类生存也必须有充足的土地。当发展与生存成为矛盾的时候,就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。我市充分利用西部的山丘地,规划建设了17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,采取“集中平整山丘、统一对外招商”的模式开展工作,在变荒地为建设用地的同时节约了大量耕地。目前已进驻建设的市煤化工重点项目,一期占地548.6亩,二期占地280.5亩。此举既保障了经济增长,又坚守了耕地红线,在矛盾中找到了和谐发展之路。
向空间要土地
在城北工业区,设施齐全的二层标准化厂房很是惹人注意,这是我市积极探索集约化发展之路,大力推广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,引导园区企业向空间要土地的又一举措。据了解,建设标准化厂房比单独供地节约土地50%,中小企业只要搬入这里,便可立即投入生产,而且可为不同企业多次反复使用,是工业经济集约化发展的有效载体。
据了解,我市规划了中小企业标准厂房创业园区12个,占地1963.65亩,凡机电、轻纺、建材、食品、医药、仓储等行业,一律进入标准厂房区建设。2009年,全市4个工业集聚区和两个产业园区共建成标准厂房7.3万平方米,在建标准厂房7.8万平方米,实现了工业经济店铺化经营集约化发展,开辟了以有限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的新途径。
去年,“一拓”、“三要”工程不仅保障了石武客专、无人驾驶飞机、创业汽车城、煤化工、陶瓷园区等国家和省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,而且促进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,开辟了以有限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的新途径。


政策条文
资讯分类